將推進衛生健康數字新基建,發展B2C模式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推廣普及人工智能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應用,探索“未來醫院”發展。打造高標準臨床醫學國家隊,建設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市域醫療高地,加大專科醫院布局,合理擴容重癥救治資源,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等。
近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印發《關于推進浙江省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浙江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九大行動”,對浙江開展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
在資源配置上,更加注重從單純追求量的擴張向調存量、優增量并重轉變。在發展方式上,更加注重從物質要素驅動向科技、人才、數字等創新要素驅動轉變。在服務模式上,更加注重從以治病為中心向預防為主、全周期一體化健康管理轉變。
明確了健康科技等方面的具體指標:
以下是九大行動的具體內容:
(一)實施全民健康促進行動
1.打造健康中國省域示范區。完善健康浙江建設工作推進機制,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進健康城市、健康促進縣(區)建設,探索開展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項目等健康影響評價,培育200個健康浙江行動省級樣板。
2.健全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制度。加強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經費保障,優化體檢項目,年體檢人數達到1000萬以上。建設推廣“浙里健康e生”等應用,集成疾病診療、醫學檢查檢驗、健康管理等全量數據,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開放率達到90%。
3.完善慢性病早篩早診早治制度。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全面推進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全周期管理。持續推進婦女“兩癌”和重點人群結直腸癌、慢阻肺等篩查干預。探索開展重點人群肺癌、上消化道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篩查干預。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彎曲異常和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篩查干預。
4.加強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服務。加強醫療機構精神衛生(心理)門診服務。學校按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醫師)。實施“醫校心理援助”計劃。加強抑郁癥、焦慮障礙、睡眠障礙、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異常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干預。開展精神衛生“百千萬”服務基層行活動,推廣“浙里心晴”平臺服務,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0%以上。
5.改革完善家庭醫生制度。完善簽約服務經費長效籌措機制,合理提高簽約居民醫保門診報銷比例、降低起付標準,推進家庭醫生制度與醫保門診支付方式改革、績效工資改革等相銜接。優先保障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服務,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質增效,居民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45%以上,基本建立健康“守門人”制度。
6.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倡導運動促進健康理念,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的健康生活方式,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4.7%以上。
(二)實施公共衛生安全行動
1.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推進公共衛生最安全省建設,90%的縣(市、區)達到公共衛生強縣標準。依托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爭創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建設省預防醫學科學院。推進全省疾控體系改革。加強疾控機構規范化建設,建設高水平疾控機構,設立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增強流調、實驗室檢測和疾病防治科研能力,實現公共衛生人員“人人會流調”。村(居)民委員會下屬公共衛生委員會比例達到100%。
2.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建立健全多跨協同的新發突發傳染病、癥候群、異常健康事件監測系統。加大重大傳染病防控力度,推進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加強結核病早期篩查發現和規范治療,開展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強化健康危害因素風險監測預警評估。深化以環境衛生整治、衛生村居建設、健康村居建設與健康教育促進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
3.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疾控體系。實施醫療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完善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省級重大傳染病防治指導中心。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設置公共衛生科與疾控監督員。深化縣級疾控機構與縣域醫共體醫防融合,健全“兩員一中心一團隊”工作機制。探索培養臨床、預防、管理一體的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
4.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完善院前急救網絡,迭代“浙里急救”應用,推動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有效銜接,提升心梗、腦梗和創傷等患者搶救成功率。全面推進人員密集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加強公眾急救技能培訓,面向中小學生普及急救知識。提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爭創1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6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每個設區市建設至少1個航空(醫學)救援基地,實現醫學救援直升機坪縣(市)全覆蓋,推進國家海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
(三)實施縣域醫療衛生提升行動
1.深化縣域醫共體改革。加強縣域醫共體人財物一體化管理。強化繼續教育、進修培訓、示范教學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線上線下結合的縣域分級診療制度。推動縣域醫共體向健康共同體轉型發展,完善“總額預算、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等醫保政策,構建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連續的縣域健康服務新模式。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
2.推動高水平縣級醫院建設。實施高水平縣級醫院建設“七大行動”。設立人才培養、科研、學科專科和設施設備等縣級專門項目。推廣介入、腔鏡、微創、體外膜肺氧合等技術,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中心建設,提升重癥、腫瘤、兒科、慢性病、傳染病等診治能力,針對群眾需求和主要外轉病種增設二級學科、發展亞專科。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穩居全國前列。
3.筑牢鄉村(社區)衛生網底。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全科、兒科和中醫科等能力建設,30%以上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支持200家以上中心鎮衛生院達到二級醫院能力水平。通過政府舉辦、醫共體延伸設置等形式,1000人口以上行政村的村衛生室設置率達到100%。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培養和履約管理,合理新增專業、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年定向培養醫學生1800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名,每個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執業(助理)醫師至少1人。
4.補齊山區海島縣健康服務短板。聚焦山區26縣和6個海島縣,深化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均衡布局。以嵊泗、景寧為試點,推廣“牽頭省級醫院+省市三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團式幫扶機制,強化管理支持、人才帶教、學科建設、專科提升等“造血式”幫扶模式,滾動實施“百名專家下沉、千名醫護進修”計劃,提升“3342X”服務能力,縣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采取巡回醫療、流動智慧醫院、智慧“健康方舟”和遠程醫療等形式,實現山區海島縣村級衛生服務全覆蓋。
(四)實施“醫學高峰”攀登行動
1.打造高標準臨床醫學國家隊。建成1個以上國家醫學中心、10個以上專業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施醫學高峰計劃,持續做精傳染病、器官移植、肝膽外科、心血管內科、血液病、眼視光等尖峰學科,不斷做強重癥醫學、呼吸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學、兒科等優勢學科,加快發展老年醫學、腫瘤醫學、生殖醫學、康復醫學、精神病學、神經醫學和罕見病等潛力學科。加強省市醫院內涵建設,明顯減少常見病、多發病門診服務,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四級手術占比達到25%以上,提升病例組合指數值和高相對權重(RW≥2)值病例占比。
2.培育高能級醫學科創平臺。推動中科院杭州醫學所發展,加快二期項目建設,打造世界一流醫學科研機構。圍繞分子醫學、傳染病診治、眼視光學等重點方向,爭創醫藥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建國家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醫學重大科創平臺20家以上。加強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建設,建成大動物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支持省屬醫學高校爭創“雙一流”高校。
3.建設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制定研究型醫院建設標準,培育研究型醫院10家以上。實施“百院創新、千醫創客”工程,推進衛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探索首席臨床科學家制度,強化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科研攻關和發明創新。爭取委省共建提升高水平醫院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試點,在科研自主權、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等方面,采取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創新的同等政策。省級、市級醫院每百名衛技人員年科研經費分別達到250萬元、60萬元以上,科研成果轉移轉化金額分別達到170萬元、30萬元以上。
4.建設市域醫療高地。加大大型醫用設備配置、重點學科(專科)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支持力度,全力推進寧波、溫州、湖州、金華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嘉興、衢州、麗水等打造省際邊界醫療高地,推動杭州-紹興、寧波-舟山、溫州-臺州構建市際優質服務圈,明顯縮小省市醫療能級差距。
5.加大專科醫院布局。編制省專科醫院發展規劃,完善兒童、婦產科、老年病、腫瘤等優質專科醫院布局,支持心血管病、眼科、骨科、口腔、精神、皮膚病等高水平專科醫院發展,推動構建高質量專科聯盟體、協作體,力爭專科醫院床位數占醫院總床位數的30%以上,專科醫院診療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0%以上。新建省皮膚病醫院(省醫學整形美容醫院)。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規范引導醫學檢驗、影像、體檢等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發展。
6.合理擴容重癥救治資源。全面加強縣級二甲以上和省市三級綜合醫院的重癥學科(含綜合ICU、專科ICU)建設,重癥床位占總床位數的比例分別達到4%、8%以上。建設全省重癥醫學聯盟,強化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重癥醫學技能培訓,全面提升重癥醫學水平。
(五)實施優生優育保障行動
1.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推進新型婚育文化建設。推動落實政府、用人單位、家庭、個人等多方責任,完善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建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指標體系,強化人口監測預警預報。
2.實施母嬰健康提質工程。依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爭創國家區域產前診斷中心。建設4個省級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實現三級婦幼保健機構設區市全覆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分設兒童醫院、婦產科醫院。強化縣級醫院兒科建設。規劃布局30家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建立篩查、診斷、治療、康復、保障一體的出生缺陷兒童全周期工作機制,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1‰以內。推進0—3歲嬰幼兒發育監測篩查和干預。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執業(助理)醫生1.12人。
3.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推動幼兒園、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舉辦托育服務設施,鼓勵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按需配置城鄉托位資源。推動普惠托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制定普惠托育服務標準,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5個以上。推進基層“醫防護”兒童健康管理指導中心建設。建設公共場所五星級母嬰室600個以上。
(六)實施老年健康支撐行動
1.提升老年多病共治水平。依托浙江醫院爭創國家區域老年醫療中心。各設區市依托現有醫療資源或通過新改擴建等方式建設老年病醫院(老年醫療中心)。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全面設立老年醫學科,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加強老年綜合征管理。
2.發展康復護理服務。全面加強二級以上醫院康復科建設。通過新改擴建、現有醫療機構轉型和社會力量舉辦等形式,每個設區市設置至少1家二級以上康復醫院,每個縣(市、區)設置至少1家護理院(中心)。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康復護理病床,積極開展社區、居家康復護理服務。
3.開展安寧療護服務。依托省市醫院建立安寧療護指導中心和培訓基地,支持縣(市、區)醫院建立安寧療護病區,力爭5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安寧療護服務,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創新推廣“居家—社區—門診—病床”多元一體的安寧療護服務模式。培養安寧療護人才隊伍。加強生命教育和安寧療護社會宣傳。
4.推進醫養結合服務。加大醫養結合政策支持力度,推進“養中設醫”“醫中增養”嵌入式醫養結合機構發展,探索建立醫養結合機構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規范轉換機制。推動社區衛生、養老服務、扶殘助殘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深化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健康巡診制度。拓展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開展“互聯網+”醫養護服務,推動家庭病床與家庭養老床位融合服務。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培育醫養結合示范項目120個。
(七)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行動
1.培育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建成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依托省中醫院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5家以上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實現設區市三甲中醫醫院全覆蓋。加強血液、腎病、肺科、骨傷等中醫特色學科(專科)建設,15個以上學科進入全國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榜單前十。新增國家和省級名中醫60名以上,建設省市中醫藥創新團隊100個。
2.推進“基層中醫化、中醫特色化”。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80%以上縣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幫扶山區26縣和6個海島縣建設100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遴選培養基層中醫藥學科帶頭人500名、骨干人才1萬名。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6類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建成基層“旗艦”中醫館200個以上。
3.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爭創2家以上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推動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康復護理等專科醫院中醫科室全覆蓋。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和中藥制劑等成果轉化。健全“西學中”人員培養機制,提升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推廣智能開方、處方流轉、共享藥房、代煎配送等一站式服務。結合各地實際,建立基于服務量的中醫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建好“國民學國醫”學習平臺。高質量推進中醫藥走出去。
(八)實施數字健康高地建設行動
1.推進衛生健康數字新基建。按照“1+11”總體布局(1個省級主云+11個市級子云)建設“浙江健康云”,推動醫療衛生機構核心業務規范有序上云。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云網源三端”架構的“浙江健康數據高鐵”。建設浙江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匯聚全人群全周期全要素醫療健康數據。培育健康醫療數據要素市場。
2.發展B2C模式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推廣普及“互聯網+”醫療、檢查檢驗、護理、藥事、中醫、醫保等服務,構建線上預約、在線診療、線下護理、藥品配送、醫保結算等全流程閉環服務。推動醫療機構全面開展常態化“云診室”服務,形成線上線下分診新模式。建立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社會參與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運行機制。
3.推廣普及人工智能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應用。創新實施數字醫共體和醫療衛生數字“山海”提升工程,建立全省統一的人工智能臨床輔助決策支持平臺,在縣域醫共體普及應用,實現人工智能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全新突破。推廣遠程會診、遠程檢查、遠程病房和遠程教學。建設未來社區(鄉村)智慧健康站。
4.探索“未來醫院”發展。研究制定“未來醫院”建設指引,加強數字技術與生命科學交叉結合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探索運用,實現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數字醫療健康服務,打造一批“未來醫院”樣板。
(九)實施“三醫”協同治理行動
1.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商談判機制,推廣醫保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優化住院費用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點數法付費,探索急性后期按床日付費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持政策。加快推動長期護理保險提質擴面。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和康復護理等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范圍。
2.優化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加強服務成本測算,落實動態調整機制,全省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總收入比例達到36%以上。對臨床急需安全有效的新技術明確技術規范,按程序設立收費項目,適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3.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聚焦化學創新藥、生物技術藥、高端醫療器械、現代中藥和疫苗等,優化我省醫藥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能級,推動醫藥大省向醫藥強省轉變。落實國家和省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強化中選藥品和耗材穩定供應。加強臨床藥學隊伍建設。健全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機制。完善多元化省市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制度。
4.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力爭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例達到45%以上。建立健全人才、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薪酬總量專項激勵機制。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分配形式。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改革,加強鄉村衛生人員綜合保障。
5.加強行業綜合監管。加強衛生健康法治建設,推動公共衛生、“幼有善育”等領域地方立法,開展法治醫院建設。加大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學校衛生等監管力度。編制醫療機構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清單,完善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辦法。優化醫院等級評審,形成常態化評審機制,建立等級能上能下制度。健全完善三級醫療衛生質控網絡,強化競爭性遴選、調整機制,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標準化、同質化管理。完善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深入實施清廉醫院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院科兩優、德醫雙強”工程。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