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奮力譜寫健康中國建設新篇章
雷海潮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這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健康根基的必然要求。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改革,最關鍵、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深入學習貫徹近期出版發行的《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要求,持續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快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和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區域均衡化,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方便可負擔的健康服務,保障和促進國民健康水平。
以基層為重點,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
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以基層為重點,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在衛生健康領域的重要體現。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稕Q定》明確要求"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的目標,以基層為重點審視和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服務模式、就醫理念和秩序,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中西部、東北地區,向省域內人口較多地區延伸,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縣級和城鄉基層下沉,進一步推動區域內醫療衛生服務共享互認,積極開展巡回醫療和幫扶城鄉基層工作,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積極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其區域內群眾危重癥轉診會診中心、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派出中心、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中心、醫務人員進修培訓首選中心、落實深化醫改任務的改革中心、落實一二三級預防的防治結合中心、以健康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中心、維護公益性和遵規守紀的示范中心、承擔指令性任務中心作用,帶動區域醫療服務水平整體提升。新建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要向省會城市以外人口較多地市傾斜。
全面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重點是推動人員和服務下沉,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有上級醫院醫師派駐。推廣"分布式檢查、集中式診斷"服務模式,讓群眾就近就便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持續夯實基層網底,分類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實現鄉鎮、社區、行政村服務全覆蓋,落實大學生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管理、村衛生室動態納入醫保定點,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推進城市醫療衛生資源持續支持縣域醫療衛生服務,給予醫療、藥學、護理、管理等常年駐守指導,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能力。完善轉診機制,著力解決緊密型醫聯體內基層用藥可及性問題,循序漸進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對上下轉診、接續服務作出機制性安排,切實緩解群眾看病就醫的煩心事。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公立醫院公益性
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力軍,其改革成效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也與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密切相關。要順應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維護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
以公益性為導向為公立醫院發展增活力添動力。目前,我國醫院經濟運行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醫療機構處在負債狀態,一些價格調整還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醫療衛生服務變化,還有相當比例醫務人員沒有納入編制管理。要推動編制存量消化和動態增加,使有資質、有能力、有良好醫德醫風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逐步得到編制保障。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及時反映成本和技術變化,及時把臨床中驗證成熟的新技術納入醫保,定期評估、動態調整、小步快走。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動態縮小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不同科室崗位間的收入差距,動態縮小獎勵績效工資所占比重,更好地體現公益性,促進均衡協調發展。健全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財政狀況和健康需求相適應的衛生健康投入機制,推動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助政策。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對醫務人員尤其是兒科、精神、中醫等專業基本工資逐步給予政策性安排,對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院、職業病防治院等的運行經費給予補助,穩妥化解長期債務問題,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墊付設備設施購置和核酸檢測等費用,減輕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壓力。
健全完善以健康需求為導向的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機制。沒有高水平的衛生健康科技,就難以支撐全民健康。要聚焦影響群眾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防治關鍵問題,聚焦關鍵技術、裝備以及標準規范體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國基層適宜技術,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健全央地協同、不同部門政策聯動、不同創新主體分工協作的工作格局,推動藥物、疫苗、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診療方案的研發,促進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健全完善全行業綜合監管機制。堅持發展和監管并重,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無序擴張,對于超大規模的建設項目,研究實行提級審批制度,增強區域衛生規劃執行剛性。有序發展特需醫療,引導規范民營醫院發展,試點推進重點城市醫療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適度發展中外合資合作、獨資醫院,適應居民不同層次、多樣化醫療需求,并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相銜接。推動醫藥領域不正之風常態化治理,鞏固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和嚴的氛圍,創新監管手段,統籌運用醫院巡查、飛行檢查、異常費用病例核查、審計、統計、投訴舉報處置等手段,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性監管,大力發展智慧監管,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不斷健全鏟除醫藥領域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治本之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可負擔的醫療衛生服務。
預防為主,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黨領導的衛生健康事業,始終立足國情實際,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當前,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努力用有限的資源維護人民健康,讓人民群眾少得病、晚得病、盡量不得大病?!稕Q定》提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社會共治、醫防協同、醫防融合"。要促進關口前移,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全面加強重點傳染病防控。我國傳染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每年仍有一定數量艾滋病新增感染者,結核病疾病負擔仍很突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存量較大,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易引發的宮頸癌等癌癥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和家庭幸福,新發傳染病跨境傳播風險始終存在。要優化防治策略,堅持因病施策、多病同防、綜合防治,不斷降低重點傳染病的流行水平。要大力推進疫苗可預防疾病納入計劃免疫,大力推廣多聯疫苗研發應用,努力減輕疾病負擔。要持續深入開展健康知識傳播教育,提升國民健康素質,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使每個人真正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全面加強重大慢性疾病早篩早診早治。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慢性疾病發病人數不斷增加。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約為2.45億,糖尿病患者超過1.25億,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要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推廣早篩早診早治適宜技術。要強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突出服務導向,增強服務均衡性、可及性,充分發揮全科醫生作用,加強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
全面加強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核心能力建設。系統總結抗擊新冠疫情經驗做法,壓實"四方責任",把應急指揮系統平急轉換、區域醫療資源統籌、"三公(工)"協同信息化流調、健全村(居)公共衛生委員會等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固化下來。持續加強監測預警、檢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綜合救治、醫療能力應急擴容等核心能力建設。大力培養既懂臨床、又懂預防、還懂社會治理的交叉復合型戰略人才,為疾病防治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有效應對未知新發突發傳染病的威脅挑戰。
中西醫并重,謀劃好中醫藥傳承創新大格局
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決定》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要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堅持把中醫藥事業放到衛生健康全局中部署推進,各項工作一體謀劃、一體落實。在資源配置、政策制度、項目安排等方面向中醫藥傾斜,在大衛生大健康工作格局中推動中醫藥更好發展。加強中西醫互學互鑒和協同攻關。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科學的態度,促進中醫和西醫相互借鑒、融合創新。加強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制定實施"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等中西醫聯合攻關。實施西醫學習中醫重大專項,繼承和弘揚中醫藥精髓,大力培養通古博今的中醫藥人才。
要謀劃好傳承創新這篇大文章,實施"新時代神農嘗百草"行動,在全球發掘新藥用植物資源和道地藥材,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共同開發利用,豐富中醫藥治療手段,服務人類健康福祉。在派出援外醫療隊時,增加中醫藥人員,拓展中醫藥海外發展,展示中醫藥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作用。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健康影響因素的廣泛性、社會性、整體性出發,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全面加強統籌協調?!稕Q定》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要深刻把握健康優先發展的本質要求,將保障和改善健康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優先目標,做到發展規劃優先安排、資金資源優先投入、治理體系優化協同、政策法規充分融入、要素組合優先保障,建設現代化衛生健康體系。
推動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健康目標。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國家和地方"十五五"規劃,推動相關部門在專項規劃和公共政策中將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作為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針對影響健康的主要問題,組織開展健康危險因素研究,制定實施綜合防治措施。
推動完善支持健康優先發展的治理機制。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強化影響人民群眾健康關鍵指標考核權重,落實地方黨委政府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主體責任。地方黨委應加強領導,明確分工,推進協調;地方政府應由一位領導同志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加強統籌。以地市為單元,因地制宜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建立統一高效的"三醫"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機制,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推動完善衛生健康法治體系。推進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加快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制修訂進程,探索健康影響評估制度立法,明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入法入規的實施路徑,持續加強衛生健康領域法律宣傳貫徹,以完善的法治體系保障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實施。
人民共建共享,形成健康中國建設的強大合力
人民共建共享,是黨的群眾路線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邏輯起點和價值旨歸?!稕Q定》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每年集中實施一批為民服務實事項目,動員全民參與健康促進,促進人人成為健康第一責任人,推動衛生健康工作更加順民心、合民意、惠民生。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的組織優勢和群眾動員優勢,從人居環境、健康素養、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方面拓展工作,創新方式,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和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推進健康鄉村建設,以衛生城鎮創建、健康城市建設和健康細胞建設為抓手,提升全社會衛生健康治理水平。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科普,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加強家庭和高危個體健康生活方式干預,開展健康體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專項行動。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登記和救治救助。每個醫務人員都應積極參與健康宣教,讓更多的健康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公眾掌握更多健康技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鼓勵醫務人員根據情況開具非藥物處方,引導公眾調整生活方式改善身體健康,推進健康生活方式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要深刻認識我國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和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形勢現狀,深入分析人口負增長的背景和誘因,有針對性地動態優化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從樹立正確婚育觀、保障生育權利、優化生育服務、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擴增普惠托育服務、提升婦女兒童公共服務水平和保障合法權益等入手,積極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作者系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