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23福布斯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榜單》,此次榜單被細分為新能源、醫療健康、醫療器械等8個領域,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其中“醫療器械”系首次被單獨列出,聯影醫療和大醫集團則是醫療器械板塊僅有的2家上榜企業。
頭部醫療器械企業競爭力的背后是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我們的創新力和技術突破得以支撐,得益于持續地研發投入和知識產權的積累。”11月10日,大醫集團執行總裁劉怡辰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介紹,到2023年9月底,大醫知識產權專li數量累計申請1123件(發明專li超40%),其中,大醫自主創新全球放療新品類X/γ射線一體化放射治療系統(TAICHI),榮獲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成為中國目前“首個且唯一”獲得該認定的大型醫療設備產品。
聯影醫療發布的2022年財報則顯示,2022年聯影醫療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全年投入研發費用13.06億元,上年同期為9.68億元,同比增長34.9%,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15.87%,同比增長1.42個百分點,主要系在研項目及研發人員均有較大增加。同年,聯影也收獲了多項技術成果, 10款產品獲得國內注冊,包括行業首款人體全身磁共振uMR Jupiter 5T、全芯無極數字PET/CT uMIPannoroma等多款行業領先設備。
臨床醫生和患者見證了國產醫療設備的創新力的崛起。“超過一半的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需要放射治療進行參與,放射治療作為腫瘤治療的三大核心手段之一,可以起到治療、控制癌癥,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等作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石軍從事腫瘤治療領域已將近三十年,他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近年來,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明顯感受到了醫療器械設備的創新進步以及國產醫療器械的迅猛發展。
“以前不是很精確的定位設備,現在能做到三維適形,可以把要投射的范圍很精確的確定下來。我國國產的醫療器械不僅在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在使用效果、體驗上來說也非常優秀。國產醫療器械的創新與進步,對于我國腫瘤病人的診斷與治療來說是一個福音。”石軍表示。
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主任張福泉教授此前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曾提到,十年之前,自己打交道最多的直線加速器、后裝治療機、模擬定位機都是進口的。
而如今,改變已經悄然發生。“在協和轉化醫學綜合樓,已經有2臺國產的高端醫學裝備。其中全球首創TAICHI平臺開始用于臨床,患者感受很好,醫生操作起來也更便利,有問題還能隨時跟研發團隊反饋,進行調整;此外,國產的全球首臺uMR Jupiter 5T也已經開始在部分無法精準找到病灶的患者中應用。”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