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生物科技技術行業距離世界領先還有很大距離,但部分產業已實現了霸主地位。
比如,抗原檢測。
過去幾年,國內抗原檢測行業,每年賺回上百億外匯同時,將數十幾億支新冠檢測神器,源源不斷的輸入西方。
小小的抗原檢測,創造了巨額的財富。眼下,雖然海外需求有所減弱,但抗原檢測市場或許依然可觀。原因在于,在核酸退場之后,國內的抗原檢測市場將會逐漸釋放。
在過去一周,抗原已成為搶手貨。個人消費者需求增加、政府訂單頗多,抗原試劑廠家訂單激增,產能打滿。
那么,國內抗原檢測的潛在需求,將會催生新的風口嗎?
01
核酸退場,抗原登場
對于抗原檢測來說,最大的對手是核酸檢測。因為,無論抗原檢測有多少優點,它都無法替代核酸檢測。原因有兩點:
其一,抗原檢測的檢出能力,要顯著低于核酸檢測。當感染者處于感染窗口期和后期時,病毒抗原含量較低,抗原檢測就有可能測不出病毒,而核酸檢測則不受此影響。
其二,居家抗原檢測采樣不確定性更大。對于一款檢測產品來說,樣本的收集非常重要,事關檢測的結果。目前,抗原檢測主要是鼻拭子,過程極度不適。這可能會導致樣本受到較大影響。
也正因此,在我國核酸檢測能力充足的情況下,抗原檢測一直不溫不火。
實際上,早在2022年3月11日,我國就下發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的文件。基于此,市場猜測,我國將進入“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檢測模式。
事與愿違,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成了抗原檢測爆發的“攔路虎”。如今,形勢卻發生了扭轉。
當前,根據各省市發布的最新防疫策略,核酸檢測退居幕后,成為“愿檢自檢”的手段;而方便居家自測的抗原檢測站在了C位。
比如,日前北京就上線了抗原自測 上傳平臺“京抗原 ”,完成自測抗原后,市民可在“京抗原”小程序上自行上傳抗原檢測結果。
不僅是北京,包括廣州、浙江等多個省市均出臺了鼓勵抗原自測的相關政策。很顯然,抗原檢測的地位日漸高漲,正如海外一樣。
02
需求猛增
連鎖、醫院都在找貨源
需求陡然升高,備貨壓力層層加碼。連鎖、醫院找批發商要貨,批發商瘋狂找貨源,廠家全力加碼加大生產。
某批發商業表示,“(抗原試劑)搶瘋了。某品牌檢測試劑20萬人份的貨源,半天就全搶沒了。”目前,無論是集團公司、醫院、個人多方均在尋貨。該批發商稱:“有個集團要定3萬人次,有個醫院找我訂6000,都找不到貨給他們,每天還沒睡醒就有各方信息轟炸,找我要貨。”
不少連鎖正在想盡辦法在各種渠道找到貨源。譬如某連鎖負責人就在行業微信群中發布,“需要抗原檢測試劑,5人份,20萬人次量,10人份20萬人次,20人份20萬人次,單人份10萬人分量。”
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帶來了市場需求的變化。但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消費者自行購買抗原檢測產品的不多,廣東地區門店存在缺貨現象,是由于近期家庭加大采購備用,而藥店備貨不足造成的短期缺貨,貨品周轉需要一個過程。按我國目前的產能,是完全可以及時跟上抗原自測試劑供應保障的。
12月2日,在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丁力表示,廣州正在協調新冠抗原試劑盒生產企業,合理增加產能,目前廣州市新冠抗原試劑盒的最大產能約每天1050萬人份。
據e公司今年3月末的報道,多家有新冠抗原檢測試劑業務的公司因此前已獲得國外資質和大額訂單,早已進行了快速擴產,目前出口企業的產能普遍在500萬~700萬人份/天,部分企業的日產能甚至超過1000萬人份。
有業內人士表示,就目前來說,核酸檢測試劑生產能力已經非常高了,一家頭部企業一天可以生產300萬人份以上的核酸檢測試劑,而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生產過程更加簡單,其生產能力是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能力的指數級優勢,所以供應是完全沒有問題。
03
浮出水面的百億市場
若成為常態化檢測手段,抗原市場天花板不低。這一點,海外市場能夠充分證明。
根據海關數據,2021年我國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出口貨值,超700億元。2022年,奧秘克戎肆虐之下,海外有關抗原的需求更是進一步增長。
如下圖所示,在2022年的1、2、3月份,我國抗原月出口額均超140億元。
那么,國內抗原檢測市場,會重復海外發展軌跡嗎?單純從潛在使用人次數量來看,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抗原檢測需求分為兩大場景。
第一,是有癥狀的感染者。因為新冠病毒并不會感染所有人,而即便是感染者也不一定會出現癥狀,因此有癥狀的感染者人數比例不會太高。
那么,該群體規模具體有多少呢?
我們不妨參考海外市場。根據國聯證券研報,在不計算中國數據的情況下,全球平均感染率為9.5%,其中40%為有癥狀感染者(基于Nature數據及華中科技大學鄔堂春團隊模型)。
根據現有規則,有癥狀的患者最多需測3次抗原。算下來,國內有癥狀感染者,對應的檢測需求為1.6億人次。
第二,是觀察人員。觀察人員主要是接觸感染者的群體,包括密接、次密接等。這部分群體有多少呢?根據病毒的傳染性而定。
比如,奧秘克戎BA.5毒株傳播系數達到8,以平均感染率9.5%計算,國內該部分群體為14 億*9.5%*8=10.64億人次。根據每人3次檢測,對應31.9億人次。
根據兩大人群測算,抗原檢測總需求人次至少超過30億次。單從這一數字來看,國內抗原檢測市場大爆發,或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04
極度內卷的殘酷市場
當然,至于國內市場天花板能有多高,還有一個變量:價格。
對于一款醫療產品來說,商業邏輯是量X價。即除了使用人數,還與產品價格因素緊密相關。
價格與供給相關。根據國內獲批企業數量,雖然現階段抗原檢測供不應求,但短期內“供給端”出現產能過剩情況也不足為奇。
畢竟,市場競爭正在加速走向白熱化。
截至2022年12月2日,國內新冠抗原檢測注冊證已批準35家,包括東方基因、熱景生物、明德生物、萬孚生物、樂普診斷、亞輝龍、諾唯贊、奧泰生物、萬泰生物、之江生物等上市企業。
過度內卷的市場難以產生高溢價,抗原檢測市場也是如此。如下圖所示,可孚生物的抗原檢測10人份產品,美團大藥房最新定價為38元,即單價僅有3.8元/個。
在C端之外,抗原檢測還有政府采購的G端市場。不過與C端一樣,G端定價同樣也會受到壓制。
12月2日,吉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吉林省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限價掛網公告》。限價原則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最高限價3.9元/人份。
很顯然,從價格因素來看,抗原檢測要想復制海外市場的輝煌戰績并不容易。
長遠來看,對于抗原檢測而言,若完全以自費形式推行,那么,隨著越來越多檢測試劑盒的獲批上市,價格戰在所難免;若產品被納入醫保報銷,則勢必會對價格有所調整。
05
抗原企業如何站穩腳跟?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一派火熱的表象之下,抗原試劑行業未來的發展仍存在不小的挑戰。前述抗原檢測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抗原檢測試劑現在獲批的產品非常多,各地需求放開之后競爭一定會更激烈,產品定價、利潤還會進一步走低,身在其中的生產企業的業績能否維持高增長,實際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多家抗原試劑上市企業最新披露的營利數據進一步佐證了上述觀點。在wind數據庫抗原檢測板塊收錄的14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凈利下滑,其中,華大基因、復星醫藥、東方生物、熱景生物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高達47.16%、31.15%、22.14%、20.72%。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熱景生物表示,檢測試劑賽道越發擁擠,同質化競爭嚴重,在產品低價競爭的趨勢中,公司業績很難維持較高預期。
查詢多家電商平臺發現,以10人份/每盒為例,目前新冠抗原自測產品零售單價在45-60元/盒不等,也即一人份的抗原自測產品單價在4.5元-6元之間。
而多家券商認為,未來產品價格仍有下探空間。廣發證券認為,在極限情況下,生產成本可壓低至1.5元(代工廠家接單價格為單件1.9-2.5元),最高至4元(對外出口)。華安證券則認為,抗原檢測產品的最終零售單價應大概會在4元上下。
“因為新冠疫情,抗原檢測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抗原檢測并非只能應用在新冠檢測領域。抗原/抗體快速檢測技術是作為傳染病防控的主要路徑之一,具有快速檢測、現場采樣、操作簡便等優點。”在上述抗原檢測企業負責人看來,今后能否站穩腳跟,取決于企業是否能將抗原/抗體技術拓展到其他類型的傳染病早篩早檢防控領域,保持持續技術創新的動力,同時提高產品質量和檢測靈敏度。
最后
總的來說,抗原檢測產品的銷售,受到國家疫情防控與采購政策、檢測需求、新冠疫情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同時還有市場激烈競爭的潛在風險。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