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先后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等重要文件。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2021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2歲,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如何做好健康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近日,環球網記者采訪了民營醫療機構代表以及醫療健康專家,從做好疾病預防、構建生育友好的醫療環境、加強慢病管理促進健康老齡化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了深入探討。
堅持預防為主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國居民的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病),影響著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日益沉重。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國民健康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綱要中強調,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民健康。2022年,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中也強調預防為主,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和重點人群健康,強化防治結合和醫防融合。
“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海醫附一樂城醫院(原慈銘博鰲醫院)創始人、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MTA)秘書長胡波表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單是一種理念,而需要各部門聯動,將健康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中,建立健全疾病防控的政策保障機制。此外,必須要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科學的人才結構,充分的信息化建設,創新的醫防協同機制,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險的共建模式。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實際上,我國民營醫院也積極參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中,并早已有實踐。2002年,胡波與夫人韓小紅博士共同建立“中國健康體檢慈銘模式”,并一直支持、主導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險分會的全國行業團體,至今也有近六億國人體驗了“慈銘體檢模式”。
所謂“中國健康體檢慈銘模式”是指專業化、標準化、個性化的體檢模式,可以為客戶提供體檢預約、健康評估、永久建檔、報告解讀一站式服務,并且將健康干預、跟蹤隨訪整合為一個系統的流程,為客戶健康管理提供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服務。
“我們開創‘中國健康體檢慈銘模式’后,幾乎全國所有的體檢機構都是按照流水線模式給客戶體檢。”胡波表示,現在的體檢行業已是一片紅海。未來,體檢機構業務要聚焦戰略重點,在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慢病防控、消費醫療等方面承擔更多更重要的責任,在技術、學科建設、醫療資源等方面構建自己的競爭力。
“老百姓最需要的不是治好病,而是不得病、少得病,這就顯示出預防體系的重要性。慈銘一直在做的幾件事都是圍繞著老百姓的需求來做的,那就是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胡波談到。
慈銘健康體檢集團創始人兼總裁、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健康保險專委會主任委員韓小紅介紹,2002年,慈銘體檢成立,以模式化促進落實“預防為主”的健康方針,在做好健康體檢的同時,還借助互聯網平臺來預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在二十年的工作中,檢出首診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腫瘤的患者不計其數。首診意味著早期干預,意味著用最低的醫療費用得到治療,讓老百姓切實受益。
“這2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理念不動搖,也在發展中積極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在這條路上,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保持初心的醫界同仁,為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韓小紅談到。
構建生育友好環境 助力三孩政策落地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兩年全國人口出生率均跌破10‰,2021年更是只有7.52‰,與2012年相比,下降了將近一半。
為鼓勵生育,近年來,我國先后三次進行生育政策調整與完善,分別在2013年、2015年和2021年實施了“單獨二孩”“全面兩孩”和“全面三孩”政策。
為指導各地各部門落實好生育支持政策建設,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七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在該《意見》指導下,各地各部門圍繞婚育新風和社會服務、養育服務和支持、教育支持等方面廣泛開展探索與實踐,涌現了不少促進積極生育支持的配套措施。例如國家醫保局規定將參保女職工生育三孩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支付范圍,北京市明確生育三孩可享30天假期獎勵的過渡政策等。
在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備孕與生育力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慈銘博鰲國際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李宏圖看來,緩解我國目前的人口形勢,除了生育政策外,還需要解決好“不愿生”和“不能生”兩個方面的問題。
“所謂‘不愿生’是指因為養育成本高,育齡人群擔心生不起、養不起,進而生育意愿降低。所謂‘不能生’是指因為相關疾病導致無法自然懷孕和生育。”李宏圖談到,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發病率持續增長,生育力呈下降趨勢。2020年,我國不孕不育的發病率接近18%,不孕不育人數達到了5050萬。要解決“不能生”的問題,主要是依靠輔助生殖技術。
近年來,輔助生殖發展迅速,為廣大不育不孕夫婦帶來福音。同時因為輔助生殖技術的特殊性,在臨床應用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目前,輔助生殖技術沒有納入醫保,主要依靠患者全額自費方式支付,患者經濟負擔大。
李宏圖認為,如果相關商業保險能夠配合醫保聯動發展,則能更多更好地服務于不孕不育夫婦,有利于提高輔助生殖技術滲透率。當然,這些何時能夠落地,在哪些區域落地,相關保險能夠報銷的比例等,可能都需要試點和進一步探討。
構建生育友好的醫療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公共政策、醫療保障政策的支持,還是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都需要逐步推進。
李宏圖認為,在構建生育友好的醫療環境過程中,社會辦醫同樣大有可為。“雖然目前我國批準的輔助生殖機構是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它更多體現了輔助生殖治療的普惠性和可及性。但同時也存在優質醫療資源緊張、服務同質化等問題,難以滿足不同層次需求,而這些恰恰是社會辦醫的優勢并為其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通過優化就醫環境、完善服務體系、改善就醫體驗,社會辦醫可以與公立醫療機構實現差異化競爭并與其互為補充,進而構建一個多維度、全方位的完整的生育友好型醫療體系和環境。”李宏圖談到。
據了解,李宏圖所在的慈銘博鰲國際醫院,位于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中國第一家擁有全牌照輔助生殖許可證的國際標準醫院,享受海南自由貿易港國九項政策和醫療紅利。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中國探索、打造醫療健康高水平開放的新高地,有著全球領先的“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經海南省衛健委批準,慈銘博鰲國際醫院可合法開展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S/PGD。
“慈銘博鰲國際醫院擁有第一、二、三代試管嬰兒牌照,其中三代試管嬰兒牌照在全國較為稀有。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可阻斷274種遺傳性疾病的基因,包括地中海貧血、血友病、唐氏綜合征等。真正實現優生優育,讓國人不出國享受國外最先進的試管嬰兒服務。”胡波表示。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